九游会J92小时内强化降压对脑出血治疗有显著疗效。记者今天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获悉,该院李刚教授课题组一项研究明确,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九游会J92小时内启动强化降压治疗,将收缩压降至130至140毫米汞柱,可减少25%的致残致死风险。
这项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救护车上启动强化降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是迄今全球规模最大的脑卒中院前急救临床研究,也是首个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确显示强化降压显著有效的临床研究。相关成果于日前在欧洲卒中组织会议上公开发布,并同步发表于国际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临床上,脑卒中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种类型,是致死致残的首要疾病。院前启动干预是脑卒中救治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全球脑卒中救治指南亟需完善的薄弱环节。
由东方医院牵头开展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盲态终点评估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脑卒中急救车超早期强化降压研究,覆盖中国东西部6个省及直辖市的55家医疗单位,入组超过2400余名患者,历经8年探索,取得了上述阶段性成果。
李刚介绍,在我国120急救体系中,救护车上配备了专业急救人员与急救设备,有资质、有条件针对脑卒中患者启动超早期强化降压,是该临床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石。
该研究结果为制定出血性脑卒中的超早期治疗标准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证据。李刚同时提到,由于强化降压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不建议在无法诊断急性卒中类型时使用。“缺血性卒中院前最佳血压管理策略仍待探索,院前可推广的脑出血诊断设备有待研发,这提示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李刚说。
在院前急救阶段快速、准确判定脑卒中患者类型,并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是全球范围内脑卒中临床研究和器械研发的重要方向。
东方医院神经内科长期致力于脑卒中急救体系建设与技术创新,在国内较早探索建立“脑卒中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工作模式。李刚团队联手120急救中心建立培训课程体系及培训标准,依托互动电子病历系统及社区患者数据库,将脑卒中的院前识别率从24%提高到93%,血管再通治疗率提高了5.3%,为更多患者争取了有效治疗时间。
“医院要重视科技创新,要围绕临床上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科学研究,解决疾病防治的难题,祛除疾病的痛苦,服务患者的健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说。
陈义汉介绍,针对有潜在重要价值或者重要前景的医学科技创新,东方医院敢于从萌芽阶段投入高强度经费孵化和扶持,上不封顶。对于可能改观重大疾病防治局面的关键技术、创新药物或者创新器械等的研发,东方医院愿意持续投入,愿意做重大科技创新的“长期主义”。
作者:李晨琰
文:李晨琰图:院方供图编辑:王星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